当前位置:

旅行的意义

发布时间:2022-04-25

 记得小时候最喜欢两档节目,一档是《正大综艺》,主持人带着摄像机世界各地走访,领略全球不同风光和风土人情,走着看着就把工作完成了。另一档是《动物世界》,每年数以百万的动物大军从塞伦盖蒂草原长途奔徙到马赛马拉草原,千里追逐,驰而不息,场面何等壮观。可惜小时候空有奔腾的心,却没有奔腾的实力。

  真正开始背包旅行还是大学之后。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4年的大二暑假,与几个好友坐12小时的硬座绿皮火车去往河南。并行的铁轨托举着沉重的火车一路北上,时而穿山进洞,时而越水过桥,经过一个个城市和村庄,沿途的庄稼也从水稻慢慢变成玉米小麦,车厢里不同方言汇聚了一路欢歌笑语。2007年去厦门读研,坐火车往返成了标配。当时南昌到厦门的火车还只能走鹰厦线,600多公里的路程要开近20个小时,不过好在武夷山两侧风景秀丽,碧绿的河水荡漾着青山的倒影,求学之路也成了一次次的火车观光旅行。

  2010年参加工作后,因公、因私出行的机会就更多了,翻看中国地图,没去过的省份只剩个位数。尤其是儿子出生后,基本每年都会有一两次的家庭旅行,飞机到达,机场取车,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。看着儿子望着车窗外目不转睛,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喜欢在路上的感觉,也算是弥补了自己儿时的遗憾。出去多了,偶尔也会思考,旅行的意义倒底是什么?这可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。向海而生的渔民果敢坚毅,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豁达豪爽,从事耕作的农民深沉朴实,人可以改造自然,自然也会影响人。古人云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走出去是获取知识、锻炼品格、丰富阅历的一个重要途径。

  横断山脉是中国最长、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体,横跨藏滇川贵,因横断东西交通而闻名。山脉间岭谷落差大,物种多样性丰富,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出过一期专刊《大横断》,四月份和儿子一起读过这本书。正好今年六月末,带着家人去了趟云南香格里拉,汽车沿着金沙江一路前行,山顶植被郁郁葱葱,谷底气候逐渐干燥,儿子说了句这是“干热河谷现象”,心中很是欣喜,无意间种下的种子在潜移默化地生根发芽。想起有次去贵州六盘水出差,在飞机起飞后发现下方的山峦果然圆滚如球,由衷感慨毛主席当年写下的诗句“乌蒙磅礴走泥丸”,除了豪迈气势,更多的还是亲身经历。

  2020年后,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出国的风险远远大于安居国内。好在我们的祖国足够地大物博,只要不追求唯一性,书上能看到的风景国内都能找到类似景致。这两年带着家人在乌兰毛都大草原奔跑、在白马雪山徒步、在金沙江畔看水拍云崖,从各地人民生活的不同中体会家国的大同。游历大川大河后,对“国之大者”的体会也更加细致具体,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中央治理泱泱大国的不易。也正因为是其中的一份子,对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才会更加感到光荣。站在接续奋斗的新起点上,唯有坚持“国之大者”,扛起大担当,方能创造新的辉煌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