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坚守法治底线 重塑人生航向——海曙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进社矫课堂

发布时间:2025-08-26

“以前总觉得社区矫正就是‘放出来了’,听完课才明白,这是带着约束的重生机会。”近日,海曙区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检察官为 51 名社区矫正对象主讲的“坚守法治底线 重塑人生航向”专题课。课后,一名矫正对象的感慨道出了众人的心声。这场教育活动,不仅厘清了法律边界,更让社区矫正对象在认知、心态与行动上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长。


640 (1).png


一、厘清认知边界:从“模糊自由”到“清醒自律”

“社区矫正不是刑罚的减免,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刑罚执行。”课上,检察官以“李某擅自脱离监管案”为切入点,清晰阐释了社区矫正的本质。这让不少曾对“自由”存在误解的矫正对象豁然开朗。“以前总觉得请假没必要那么麻烦,微信跟工作人员说一声就行,听完王某因‘微信请假不算数’被警告的案例,才知道规范手续有多重要。”某矫正对象坦言,过去对社区矫正的“管”存在抵触情绪,认为是“刁难”,如今终于明白,这些规定恰恰是避免自己“踩坑”的保护网。通过“赵某矫正期间酒驾再犯罪”“孙某拒绝公益劳动被收监”等真实案例,矫正对象们深刻认识到:请假需书面申请、禁止违规饮酒、按时参加公益劳动等“小事”,实则是不可触碰的法治红线。

二、重拾生活信心:从“自我否定”到“主动规划”

针对社区矫正对象普遍关心的如何在矫正期间更好地调整心态、重新融入社会等问题,检察官也给出了专业建议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,提升自身就业能力,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,主动与家人、朋友及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交流,争取各方支持与帮助。“张某从服刑人员变成社区志愿者,陈某靠合法经营逆袭致富……”当检察官讲述这些“重生榜样”的故事时,台下不少矫正对象眼中泛起了光亮。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。针对矫正对象普遍存在的“自卑焦虑”,检察官在课上重点强调“人生没有回头路,但有新起点”,并结合政策解读了矫正期间的就业支持、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。

三、明晰监督意义:从 “抵触约束” 到 “接纳保障”

“检察官的监督不仅是管着我们,更是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。” 这是矫正对象对检察职能的新认知。课上,检察官详细介绍了刑事执行检察的双重职责:既要监督社区矫正机构依法监管,防止矫正对象再犯新罪;也要保障矫正对象的基本权利,比如确保他们在就业、教育等方面不受歧视。此次教育课让社区矫正对象们切实感受到,社区矫正不是孤立无援的 “考验期”,而是有法治护航、有机会重塑的 “过渡期”。“守规”才能“自由”,未来的路虽然要带着约束走,但方向更明确了。”

下一步,海曙区检察院将继续加强与司法局沟通联动,立足刑事执行检察职能,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方式,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。